服务热线
137 1258 7121
IR隧道炉(红外隧道炉)是一种利用红外辐射(IR)加热对工件进行干燥、固化、预热或退火等处理的连续式工业设备,广泛应用于电子、涂装、印刷、食品、锂电池等行业。其工作流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
1.进料阶段
传送带进料
工件(如PCB板、金属件、涂装产品等)通过耐高温传送带(网带/链条式)自动送入炉体入口。
速度调节:根据工艺要求调整传送带速度(通常0.5~5m/min)。
定位对齐:部分设备配备导向装置,确保工件均匀受热。
2.预热区(可选)
低温预热
通过低功率IR加热管或热风循环,使工件缓慢升温(避免热冲击导致变形或涂层开裂)。
典型温度:50~100℃(视材料而定)。
作用:蒸发表面游离水分,减少后续高温区的能量消耗。
3.主加热区(红外辐射固化)
核心加热阶段
工件进入高温区,IR加热管(短波/中波/长波)发射红外线,直接穿透或吸收转化为热能。
温度控制:通常150~400℃(如PCB固化280℃,涂装烘干180℃)。
关键参数:
IR波长:短波(0.76~1.5μm)穿透力强,适合厚涂层;长波(3~10μm)表面加热,适合薄材。
加热时间:通过传送带速度调节(如1~10分钟)。
均匀性保障:反射板设计或热风辅助,避免局部过热。
4.保温区(可选)
温度均衡
部分工艺需保持恒温一段时间(如树脂完全固化或金属退火)。
设计形式:独立温区或延长主加热区长度。
5.冷却区
自然冷却或强制降温
工件经加热后进入冷却段,避免高温出料导致变形或烫伤。
风冷:轴流风机吹拂降温。
水冷(特殊需求):冷却辊或夹层水循环。
6.出料与检测
自动出料
冷却后的工件由传送带送出,可直接进入下一工序(如组装、包装)。
质量监控(可选)
红外测温仪检测表面温度均匀性。
视觉系统检查涂层/印刷质量。
7.控制系统
自动化调节
温控模块:PID调节各温区IR功率,精度±1℃。
速度同步:传送带与加热时间联动。
数据记录:存储温度曲线、速度等参数,支持MES系统对接。
典型应用流程示例
案例1:PCB板油墨固化
1.进料→2.预热(80℃)→3.中波IR主加热(250℃,2分钟)→4.冷却→5.出料。
案例2:汽车涂装烘干
1.进料→2.长波IR加热(180℃,5分钟)→3.保温(160℃,3分钟)→4.风冷→5.出料。
关键优势
高效节能:IR直接加热工件,热损失少(比热风炉节能30%+)。
精准控温:分区独立控温,适应复杂工艺。
柔性生产:通过调整参数适配不同材料(如金属、塑料、陶瓷)。
注意事项
材料适配性:需测试工件对IR的吸收特性(避免反射率过高导致无效加热)。
安全防护:炉体隔热、急停装置、防过热报警。
如果需要针对某一行业(如锂电池极片烘干)的详细流程或设备选型建议,可进一步说明需求!